【#育兒筆記】134:「聽核心」──最實用的對話工具 (芳瑜)
有鑑於上週發生的親子衝突(詳見前文),我終於翻開買了一陣子的新書──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李儀婷的《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》,再次複習「#聽核心」這項實用的對話工具。
果然,今天就派上用場了😂以下節錄主要內涵:
💡「聽」:傾聽
包含表情、聲音、姿態等任何能散發訊息的行為,都必須要呈現「誠懇傾聽的樣子」,不帶任何敷衍的動作。
💡「核」:核對
為了確保對象(孩子)陳述的事件,是我們耳朵聽到,並且是我們理解的那樣,而做出進一步詢問,這便是核對。
💡「心」:用心欣賞
欣賞,是在一段對話結束時,最好的結束語。如果可以做到誠摯的欣賞,孩子將因父母(大人)的欣賞,增加自我價值與自信⋯⋯有助於孩子發展「成長型思維」的核心價值。
─────
早上帶孩子們去中山站的建成公園玩耍,離開時,Evonne百般不願。雖然當時有稍微同理她,但因為一方面急著前往已訂位的餐廳,另一方面她看似漸漸接受了事實,就沒有再深入處理。
到餐廳後,她逐步發作。
吃飯不專心,半故意弄翻;沒來由地,突然脫鞋又脫襪;一下這裡痛,一下那裡癢;最後,把整杯水打翻在地。
將她抱下來後,我告訴她:「妳打翻了水,我陪妳一起把地板擦乾淨。客人需要維持餐廳的環境整潔,這樣的話,老闆會覺得很開心。」
擦完地之後,我陪她去上廁所。剛好在蹲低的平視中,我評估這是一個「破口」,而有了以下的對話⋯⋯
#補充
李儀婷在《薩提爾的親子對話》中,認為適合對話的「破口」有三項要點:
1️⃣大人內在平穩
2️⃣孩子情緒平穩
3️⃣目標設定為「陪伴」、「引發孩子覺察」,而非解決問題
👩🏻:媽媽看到妳進餐廳之後,心情有一點不好,吃飯也沒辦法很專心,妳怎麼了嗎? ➡️(核對)
👧🏻:我剛剛在馬路上,很難過。我喜歡那個公園,所以我很難過。➡️(傾聽)
👩🏻:因為妳很喜歡那個公園,但我們要離開了,所以妳在馬路上很難過,是嗎?➡️(核對)
👧🏻:對,剛剛爸爸說最後十下(盪鞦韆),然後媽媽也在旁邊,我很難過。➡️(傾聽)
👩🏻:哦,因為爸爸和媽媽都告訴妳最後十下就要離開了,所以妳很難過,是嗎?➡️(核對)
👧🏻:是。
👩🏻:我知道妳很難過,也知道妳很喜歡這個公園。那我們下次再來這個公園,好嗎?➡️(核對)
👧🏻:好。
👩🏻:那現在妳的心情有變好了嗎?➡️(核對)
👧🏻:我很開心。
👩🏻:為什麼妳覺得開心呢?
👧🏻:因為我來到這裡(餐廳或廁所),所以我很開心呀!
我們的對話由於如廁結束暫告一段落,回到餐桌上的她,表現穩定多了,但還是偶爾有比較激動的時刻。
準備離開餐廳時,我抱著她坐在椅子上,一邊等父子倆上廁所,一邊放空,突然聽見她嚷嚷著:「我要把這個收起來⋯⋯」低頭一看,她把餐廳附贈的貼紙揉成一小球,然後很努力地抬起手,放到餐桌上。
仔細一聽,她又說:「我要把這個收好(沒有亂丟),這樣老闆就會很開心。」
我突然發覺,在剛剛的用餐過程以及廁所的對話之中,我都忘記「聽核心」最重要的一件事──「心」,用心欣賞!
於是我緊緊摟著她,告訴她:「寶貝,媽媽看見妳幫忙把環境整理好,妳願意這樣替人著想,真的好貼心喔!而且,剛剛雖然妳心情不好,打翻了水,妳還是將地板擦乾淨了,真是負責的小朋友!」
我邊摟邊搖,她笑得好開心,我也覺得好開心。
直到回家,她都再也沒有失控,也再也沒有提起要去公園了。重點是,我們之間絲毫沒有劍拔弩張,只利用「聽核心」這項最實用的對話工具,就讓彼此的心更加貼近。
#2y5m
#歡迎分享
#圖為今天行前約定好終於願意跟爸爸牽手的女兒
─────
🔸延伸閱讀🔸
📌《薩提爾的親子對話》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128250882050528/?d=n
📌「薩提爾式對話」日常二例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31998415009107/?extid=0&d=n
📌爆炸了,然後呢?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72150747660540/